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

母親。手記。私

最近喜歡讀作家寫自己生活的私散文。
這些以第一人稱書寫的文字,帶點人生自敘的意味,貼近著生活而寫,
有些坦率的嚇人,有的從瑣碎的記錄中提煉出生活的醍醐味,
有的就是單純的哎呀怎麼會有這麼好笑的...
 

北野武《菊次郎與佐紀》  
包裹在笑點裡的淚點,笑與淚都來的那麼措手不及

 
 菊次郎是北野武的父親,佐紀是北野武的母親

 
 
菊次郎是古蹟油漆工人,常常像流氓似的虛張聲勢、該站出來的時候又懦弱怕惡、喝醉酒還會毒打妻小,骨子裡其實又軟心腸,還有著讓人不忍苛責的自卑感。 這樣的菊次郎,卻娶到了自認和貴族後裔有關、持家嚴厲的佐紀,還生下一堆孩子,這堆孩子中,最小的一個就是北野武。
 
  
嫁給了醉鬼老公,佐紀想藉著培養孩子出人頭地以拯救自己,幾個兄姐也都極為優秀,只有自己和老爸個性比較像的北野武,終其一生就像不斷地在和老媽交手一般,「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親的抗爭。」 ,想要擺脫母親的掌控。
 
 
翹課、退學、窮壞了也要當搞笑藝人,這些反逆都讓北野武覺得自己從一次又一次的過招中勝出。但母親總是在關鍵時刻逆轉勝,原來繳不出錢卻沒有被房東趕走,不是因為房東人很好,而是母親早就料到混蛋兒子交不出房租先來付過錢了!走紅後,北野武認為母親貪財要錢的劇碼,都要在母親死前來一場大逆襲,自己怎麼都贏不了老媽呀。  

不瞞您說,我並沒有看過北野武的電影,但卻他文字間的戲劇張力逗弄得哭笑不得。母親的喪禮上,北野武寫到:「火葬場的氣氛實在不適合搞笑,就連我也不敢說,幫我烤個三分熟!」包夾淚點的笑點,真是要不得。
 


佐野洋子《靜子》  

來說媽媽的壞話呦


佐野洋子的自敘散文有種毫氣的坦率,好的壞的都可以不懼怕的說出口,
因為自己個性比較彆扭的關係,我很嚮往這樣的人生觀。

 這本書算是佐野洋子書寫自己和母親靜子 之間的關係的自白書,
 自認從小和都處不好的他,這本書裡就卯起來說媽媽的壞話,也說了自己的壞話
   

    可能平平都是自己的孩子,也有脾性合得來的好孩子和合不來的壞孩子吧,我和母親一開始就合不來。

     我想,我是個不受大人喜歡的小孩。我一定散發著令人討厭的小孩氣場。
      我究竟討厭母親什麼呢?我完全想不起來。反正我就是看她不順眼。
   父親過世後,她就完全露出本性了。母親變得很粗俗。
        我一直很討厭母親。我的叛逆期沒有止境。

儘管她寫了好幾此"我沒有辦法愛媽媽"這樣的話,
但文字中能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頻頻回顧自己和母親之間的過往事,念念不忘,也都是思念吧。

書的後半段,作者記錄了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症後,母女間劍拔駑張竟然轉變得輕鬆,而有了很多可愛的對話,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:


「媽,我已經六十歲了,我也變成老太婆了。」
「哎呀,真可憐,是誰把你變成這樣?」
 


井上靖《我的母親手記》
母親的失憶所喚醒的我的記憶

 
我的母親手記    

中文版的書封設計的極好,繡線字體,處於一個剛完成縫紉工,尚未剪開字字間的牽線之前。
翻開書衣內裡,竟是封面字繡的背裏,裡裡外外,完完整整,一點都不含糊  

一如關於母親所給你的,自以為知道的已經是一切了,
翻開內裡,才發現竟還有這樣多的牽牽續續


作者筆力穩重,抒情敘事雖內斂,但關於記憶的分析很精彩,
尤其對母親失憶事件的描述,確實是至親之人才能有如此貼進生命內裡的觀察

   "那是什麼時候的事了"
當她這麼說的時候,周圍的人都看得出她臉上帶著一種純真的驚恐表情。
彷彿發現腳下的懸崖不由得要往後退的樣子,她頓時陷入自己的思緒中,神情迷離,頭稍微歪著,好像正專注思考著什麼。但也就是一下子,那種表情不見了。可能是因為回憶累人, 也或許根本什麼都想不起來而放棄了吧。

我是因為電影才去找書來看的,
電影和書的內容有所出入,像是作者的父親在戰前曾在台灣工作,電影版的改為韓國。 
電影有抓到了原作的精神,但在情節上都重新編過了。
可以當作兩部獨立卻有呼應的作品。都很好看




沒有留言: